中國壟斷鋰電池,歐洲想擺脫依賴:遠沒那么容易
01
中國壟斷鋰電池產能(neng)
動力電池的(de)種(zhong)類很多,鋰電池是最重(zhong)要的(de)一類。
1983年(nian),日本(ben)化學家吉野彰造出(chu)了世界第一個(ge)可充電鋰離子(zi)電池的原型,開啟了鋰電池時代,也因(yin)此獲得了2019年(nian)諾貝(bei)爾化學獎。
1991年,日(ri)本索尼與旭化成(cheng)株式會社共(gong)同推出了全球(qiu)第一塊(kuai)商業化的鋰(li)離子電池,并成(cheng)功(gong)實現量產。
靠著(zhu)技術和產業上(shang)的先發優(you)勢,在(zai)鋰(li)電池領(ling)域,日本長期占據著(zhu)世(shi)界第一。
2005年開(kai)始,中國、韓(han)(han)國開(kai)始追趕。2014年,中國的鋰電池(chi)產(chan)量超過了日(ri)本、韓(han)(han)國,躋身(shen)世界第一,直至今天。
數據顯(xian)示,2019年初,全(quan)球鋰(li)電(dian)池制造能力(li)達(da)316千(qian)兆瓦(wa)時(GWh)。其中,中國鋰(li)電(dian)池產能位居(ju)世界(jie)首位,占73%。排(pai)名(ming)第二的美國,只(zhi)有12%。
具體到(dao)企業市場份額,全球(qiu)十大鋰電池生產企業,中(zhong)國占據6家。
說(shuo)中國壟斷了鋰電池產能,并(bing)不(bu)為過。
02
歐(ou)洲(zhou)想擺脫依(yi)賴
歐洲想擺(bai)脫鋰電(dian)池靠(kao)進(jin)口的(de)現狀(zhuang),有著長遠的(de)打算和(he)現實的(de)需求。
長遠的打算,指的是環保考量。
2018年11月28日,歐委(wei)會(hui)推出長(chang)期戰略(lve)愿景,提到一個“氣候中立”的概念。
所(suo)謂的“氣候中立”,也被稱為“碳(tan)中和”,是指一個國家(jia)或一家(jia)企業向大(da)氣排放(fang)的有害氣體等同于零,或者通過環保措施來(lai)中和排放(fang)。
從大方向(xiang)上說,就(jiu)是要減(jian)少碳排(pai)放。
落實到汽車這個(ge)行(xing)業,自然是(shi)減少燃油(you)車,推廣新能源汽車。
最近幾年,歐(ou)洲各國紛紛出臺(tai)了禁售燃油車的(de)時(shi)間表,同時(shi)加(jia)大對新能源汽車的(de)補貼力度。
歐(ou)洲(zhou)能(neng)(neng)不(bu)能(neng)(neng)實(shi)現(xian)“氣候中立”,新能(neng)(neng)源(yuan)車(che)很關鍵。新能(neng)(neng)源(yuan)車(che)能(neng)(neng)不(bu)能(neng)(neng)發展(zhan)順(shun)利,“三電系(xi)統”之(zhi)一的(de)動力(li)電池就(jiu)很關鍵了。
現實的需求,指的是產業發展。
盡管新冠病毒疫情(qing)導致汽(qi)車整體(ti)銷量(liang)暴跌,2020年(nian)上半年(nian),歐洲(zhou)新能源(yuan)汽(qi)車銷量(liang)卻大漲52%,以40.33萬輛超過中國,沖到世界(jie)第一。
未來,歐洲新能源車市場(chang)更是(shi)不容(rong)小覷。
歐洲(zhou)是汽(qi)車(che)和汽(qi)車(che)工業(ye)的發源地,在燃油(you)車(che)領域占據(ju)著重要的地位。
進入新能源車時(shi)代,如果連動(dong)力電池都無法自(zi)給(gei)自(zi)足,除(chu)了經濟損失,歐洲國家更(geng)擔心,自(zi)己會被(bei)中日美等對手甩在后面(mian)。
擺脫進(jin)口(kou)依賴,歐洲也有底氣。
這是(shi)因為,歐洲正(zheng)在狂補作業,同時推進建設15家大型電池工廠(chang)。
塞夫科維奇稱,到2025年(nian),計劃中(zhong)的歐(ou)洲(zhou)工廠將生產足(zu)夠的電池,為至少600萬輛電動(dong)汽(qi)車提供動(dong)力(li)。
屆(jie)時(shi),歐洲生產出來的電池,不僅能(neng)(neng)滿(man)足自己的需求,還(huan)能(neng)(neng)出口。
03
遠沒有那(nei)么容易
雖然歐洲信(xin)心滿滿,但是想(xiang)擺脫依賴,遠沒有那(nei)么容易。
要想(xiang)生產鋰電池,控(kong)制最上游(you)的鋰礦資源是重(zhong)中之(zhi)重(zhong)。
根(gen)據(ju)2019年中國(guo)鋰(li)(li)業大會信息,全(quan)球現已查(cha)明的鋰(li)(li)礦資(zi)源總量約(yue)6200萬噸,主(zhu)要(yao)在南美洲和澳(ao)大利亞,歐洲國(guo)家幾(ji)乎可以(yi)忽略不計。
全球探明鋰資源儲量
其(qi)實,包括中(zhong)國、美國、日本、韓國在內的鋰(li)電池生(sheng)產大國鋰(li)礦資源都不(bu)算豐(feng)富,所以才爭先在海外布局。
就拿中(zhong)國(guo)來說,天齊(qi)鋰(li)業(ye)斥(chi)資259億元人民(min)幣收購智利鋰(li)業(ye)巨(ju)頭SQM公(gong)司的(de)24%股份,成為該(gai)公(gong)司第二大股東。
天齊(qi)鋰業還持(chi)有澳(ao)大(da)利(li)亞(ya)泰(tai)(tai)利(li)森51%股份(fen)。泰(tai)(tai)利(li)森是當下全球最(zui)大(da)的固體鋰精礦擁有者及供應(ying)商,擁有目前全球正開采的儲量最(zui)大(da)、品質最(zui)好的鋰輝石礦——西澳(ao)大(da)利(li)亞(ya)Greenbushes。
贛(gan)鋒鋰(li)業是(shi)全球第三大(da)及(ji)中(zhong)(zhong)國最(zui)(zui)大(da)的(de)(de)鋰(li)化合物生產商及(ji)全球最(zui)(zui)大(da)的(de)(de)金(jin)屬鋰(li)生產商,目前擁有位于澳大(da)利亞、阿根廷、中(zhong)(zhong)國及(ji)愛(ai)爾蘭等地的(de)(de)6個優(you)質鋰(li)資源(yuan)的(de)(de)股權。
青島乾運、江特電機、中礦資(zi)(zi)源(yuan)、寶威控股等(deng)公司也積(ji)極布局海外鋰(li)資(zi)(zi)源(yuan)市場(chang)。同時,以(yi)金沙江資(zi)(zi)本、歌石投資(zi)(zi)為(wei)代(dai)表的(de)投資(zi)(zi)機構也瞄(miao)準(zhun)了國外鋰(li)礦資(zi)(zi)源(yuan)。
有(you)數據顯(xian)示,中國已經掌握了全球一半(ban)的鋰(li)礦資(zi)源。
反(fan)觀歐洲,自有鋰礦資源少,海外布局晚,至(zhi)少在上游一端,并不占優勢。
此外(wai),鋰電池全產業(ye)鏈(lian)布局也很重要(yao)。以中國為例,僅A股上市的(de)鋰電池企業(ye)就(jiu)達92家,更別(bie)提未(wei)上市的(de)中小企業(ye)了。
再看歐(ou)洲,正(zheng)如上文(wen)介紹的,位于產業(ye)鏈中游的前(qian)十大鋰(li)電池企業(ye),沒有一家歐(ou)洲企業(ye)。
事實(shi)上,鋰電池行業(ye)正在呈現“頭部效應”,市場份額向頭部企業(ye)集中。歐洲企業(ye)要想逆襲(xi),難度很(hen)大。
那么,歐洲為什么還有(you)底氣(qi)擺脫(tuo)進口依賴呢?
關鍵(jian)是上文提到的15家大(da)型(xing)電池工廠。
這15家大型(xing)電(dian)池(chi)工廠,除了瑞典的Northvolt外(wai),投資方大部(bu)分(fen)來(lai)自中國、韓國和(he)美國。
如中國(guo)寧德(de)時代(dai)在(zai)德(de)國(guo)的工廠,韓國(guo)SK Innovation在(zai)匈(xiong)牙(ya)利的第二家(jia)工廠,美國(guo)特斯(si)拉在(zai)柏(bo)林(lin)建設的世(shi)界(jie)上最大的電池工廠。
全部投(tou)產后,歐洲雖然能(neng)夠(gou)生(sheng)產電池,但是,資金、技術是中韓美企業帶過來的,原材料(liao)還需要(yao)大量進口。
所以(yi)說,歐洲所謂的“擺脫(tuo)”,只能擺脫(tuo)了(le)電池(chi)進(jin)口,卻沒有擺脫(tuo)對技術、原材料的依賴。
僅從鋰電池的產能(neng)布局看,世界汽(qi)車行業(ye),可(ke)能(neng)會迎來(lai)一個“百年未有之大變局”。
- 上一篇:Apple Car即將發布?曝蘋果汽車或提前兩年問世 2021/1/6
- 下一篇:中日韓三國在動力電池市場爭奪老大地位,特斯拉起到關鍵性作用 2020/11/20